擔起在一國之下治理特區的責任——大橋與颱風給政府的啟示

上月,超強颱風「山竹」吹襲香港,由於氣象預測早已預料風力強勁,港珠澳大橋能否抵擋超強颱風吹襲,一度成為熱話。

港珠澳大橋位處珠江口海域,常遇颱風,除卻不懷好意的言論(如,希望大橋被風暴摧毁的言論),公眾與媒體關注大橋的防風防災力,無可厚非。「山竹」吹襲後,大橋管理局確認,橋樑及隧道結構完好,主要設施功能正常,早前被媒體質疑其設計的大橋人工島防波堤發揮作用。此外,颱風期間,共有83人留守大橋建築物及人工島,他們與其他在颱風期間維持香港必要運作、拯救生命財產的前線人員一樣,值得致敬。

官員心態停在殖民時代

「山竹」之前,港珠澳大橋同樣安然渡過去年兩個強颱風「天鴿」與「帕卡」的吹襲。大橋內地工程團隊早前接受《明報》訪問,透露東、西兩個人工島設計在施工期間,因應近年超強颱風吹襲,曾作修改。2013年,在菲律賓造成至少6,000人死亡的超強颱風海燕掠過海南島時,亦破壞了很多設施,促使大橋工程團隊改善人工島的防風能力。

港珠澳大橋由粵、港、澳三地合作興建。負責項目的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林鳴不諱言,工程開始初期,特區政府官員對內地工程團隊「有看法」。林鳴以隧道人工島填海為例,內地採用自創方法,先在工廠預製鋼圓筒,然後運到海中,打到海牀上圍成島形,再往中間填泥。期間,香港官員經常到場視察,目睹內地把人工島造了出來,但到了興建香港口岸人工島時,官員仍選用了日本的鋼板樁方案。

香港官員的態度反映其一方面對內地抱有成見(即使有成功經驗擺在眼前),另一方面把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標準奉為圭臬(即使外國經驗未必適用於本港)。香港回歸後雖然脫離了英國殖民統治,但特區的上層精英意識沒有改變,仍自視為列強殖民者之下的「二等公民」,復以「高等華人」的姿態看扁內地。政治上,稍有可能得失(前)殖民者,精英便惶恐不安;工程技術上,則被先進國家牽著鼻子走。

脫殖自主是艱苦但必須走的路

林鳴在上述訪問中說,工程團隊設計沉管隧道時,本想找一家有經驗的荷蘭公司做顧問,但對方開價遠超團隊預算,團隊最後決定自行研究及設計。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有著無數大大小小自主研發技術的故事,因為技術壟斷是西方列強稱霸的重要手段;發展中國家要取得獨立自主,便須打破西方壟斷的局面。這絕非易事——獨立自主需要有發自內心的力量,邊實踐邊摸索,可能會犯錯,因此也需要承擔責任的勇氣,而這些特質正是特區官員所欠缺的。在此意義上,香港在回歸後的行政體制可謂實現了真正的「過渡」——政府官僚承襲港英時代的政務官思維,墨守成規、因循被動,香港整體發展固步自封,與此有直接關係。

此外,林鳴提到,若香港口岸使用內地方案填海,許多工業意外未必會發生。香港向來受資本邏輯支配,以商業利潤為最高指導原則。回歸後,香港實行「一國兩制」,政府仍然是資產階級的總管家。在資本邏輯下,勞動者被視為生產工具、而非有血有肉的人,勞動安全也就不受重視。平情而論,特區陸續推出了一些惠及基層與勞工的法例與政策,但回歸前後適逢金融資本主義全球化全速推進,整體勞動狀況每況愈下,最顯著的問題是工時過長。某些領域更被政府親自推入資本邏輯的深淵之中,大學教育「產業化」是當中一例,智力勞動者的工作條件迅速惡化。

勞動者的力量

港珠澳大橋以至其他大型工程得以建成運作,背後有龐大資金投入,但更重要的是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基層勞工的貢獻,是智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互相結合的成果。古今中外,勞動者具有驕人的智慧與創造力,是世界文明的締造者。今天,人們在世界各地遊覽參觀的古蹟也許由帝王權貴下令興建,但始終都是由勞動者憑智慧與雙手創造出來。

近在眼前,「山竹」對香港市面造成歷來罕見的嚴重破壞,清理工作艱巨,須靠基層勞動者苦幹,不少市民亦自發動手清理社區與郊外。以筆者工作的學校為例,風暴過後,廣植樹木的校園多處塌樹,經過校工一天的合力勞動,校園已大致回復原貌,讓學校得以順利復課,可見工人團結起來的力量十分巨大。

在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裏,資本家掌握了生產資料,絕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向資本家出賣勞動力與時間來維持生計。在資本剝削與勞動異化的情況下,勞動者普遍感受不到勞動的真正意義和價值。「山竹」過後,眾多市民願意把時間用在義務工作上,清理公共地方,可見勞動雖苦,但只要人們看到意義,勞動帶來的是身心愉悅,為群體出力也令人有滿足感。走筆至此,筆者想起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有一塊刻著「勞動光榮」四字的石碑,是崇基學生會在1974年豎立,表揚勞動階級對社會的貢獻。「山竹」吹襲後,中央駐港機構和中資企業員工也以「勞動最光榮」為號召,組織義工隊協助清理沙灘和遠足徑(此舉卻遭反共分子冷嘲熱諷,如此犬儒的心態,實在令人搖頭)。

 特區政府應有承擔

「山竹」吹襲後,政府沒有宣布所有非從事緊急工作的公務員停止上班一天,被批評為只按本子辦事,不願在關鍵時刻做政治決定,缺乏管治者應有的承擔。打風後,香港各處仍有塌樹、碎破璃等物件尚未清理,亦有樹幹樹枝搖搖欲墜,危害路人與行車安全。政府讓公務員停工會有帶頭作用,令公營機構與部分私人企業跟隨,上班一族不用曝露於危險的地帶之中,保障其安全之餘,亦可避免上班人潮加重尚未完全復原的公共運輸系統與道路的負荷。

此外,市民停工,便可留在家中維修被颱風破壞的設施,即使市民家園沒有損毁,如上文所述也可趁這天在社區進行義務勞動,既可稍為減輕清潔工的工作量,也可通過自發、不異化的勞動建立個人與群體的連繫。自發勞動意味暫停上班的一天並不等於「放假」,而是上班族把出賣給僱主的時間拿回來,做一些對己對人都真正有益、有意義的工作。

「山竹」吹襲後翌日,大批市民堵在上班路上的場面,仍歷歷在目。有人問,香港已是如此發達的城市,市民缺勤一天,難道天會塌下來嗎?的確,香港社會不需要上班一族不斷透支,而是需要一個脫離殖民時代心態的特區政府,真正擔起在一國之下管治香港的責任。

(本文原載《明報》2018年10月23日)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